contact us
联系我们POSTTIME:2025-11-13 作者:小编 点击量:
11月5日,国际质量管理小组会议(ICQCC)传来佳音:由兰州石化聚烯烃一部“黄河纤浪QC小组”发表的《提高氯化聚乙烯L5200产品合格率》QC成果,从来自14个国家的465个QC成果中脱颖而出,斩获第50届国际质量管理小组金奖。
这是兰州石化第三次站上国际质量管理最高领奖台,是企业深入推进“四强”管理结出的又一硕果。
时间回溯到2022年8月至12月,一张张高密度聚乙烯装置的生产报表上,氯化聚乙烯L5200产品的合格率如过山车般起伏,最低时跌破85%,与94%的设定目标相距甚远。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质量不稳就意味着淘汰出局。作为广泛应用于塑钢门窗、汽车部件等领域的专用树脂,L5200产品的质量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公司能否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
面对这座横亘在面前的“大山”,聚烯烃一部于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一支由特级技师、技术骨干和青年员工组成的“黄河纤浪QC小组”迅速集结。与此同时,一场跨专业、多部门协同的攻坚战全面打响,生产、设备、安全等专业打破壁垒、紧密配合,形成了信息共享、资源优化的联动机制,凝聚起强大合力,直指质量瓶颈的核心问题。
“这个难题不攻克,我们愧对身上的工装!”QC小组组长于杰在启动会上的话语,斩钉截铁,道出了小组全体成员的决心与担当。
为了摸清L5200产品质量波动的“脾气”,攻坚伊始,小组成员扎进装置现场,每隔半小时精准记录一次相关参数,为分析提供了可靠支撑。“那几天,我们就像长在了现场。”组员刘孙鹏回忆道,“我们要掌握的不仅是参数,更是数据背后每一次微小的呼吸与脉搏。”
另一边小组成员系统调阅了近三年的生产记录,从上千组数据中抽丝剥茧,最终精准锁定“聚合单元熔融指数波动大”为核心症结,并溯源出氢气乙烯表、聚合釜压力波动大和转产时间长三大关键要因。
真正的挑战在于根除病根。“传统的控制方法存在死区,导致调节滞后。”技术骨干黄晓斌一语道破问题所在。面对这块困扰装置多年的“硬骨头”,QC小组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劲头,多次探讨分析,反复调整操作,有效解决了氢气乙烯表参数波动过大的问题。针对转产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与不足,小组成员对聚合超调操作、切换时机把握等重点操作进行归纳总结,最终提炼出一段朗朗上口的L5200在线转产口诀。
当一条平稳的氢气乙烯比曲线首次清晰地展现在屏幕上时,现场沸腾了产品合格率首次突破95%大关,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首战告捷,小组并未止步。面对依然波动的反应压力,于杰带领组员连续一个月跟踪压力数据,提出将控制精度提升一个数量级的创新思路。看似微小的调整,却是对设备运行规律和对工艺参数的精准把控。正是这毫厘之间的较线%。
攻克技术难关只是第一步,如何在要求全英文发表的国际质量管理会议上,将这份凝结着QC小组全体成员心血的成果完美呈现,是摆在他们面前的又一挑战。
“下班后的英语集训、周末全天候的材料打磨,只为把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李鹏云说。在三个月的备战期间,从技术成果的英文转化到发表材料的反复推敲,从每个技术细节的精准传达到海量数据的严谨论证每一个环节他们都全力以赴、精益求精。
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办公室、上下班路上、家里,每一个角落都成了他们的练习场,英语发音也从蹩脚到流利。正如李玉所说:“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要把技术成果展示好,更要把兰州石化的风采展现出来。”
在国际发表现场,李鹏云和李玉以流利的英语、清晰的逻辑,系统阐述了从问题识别、要因分析到对策制定、效果验证的全过程创新实践,翔实的数据与严密的论证征服了在场所有评委。一位国际评委由衷赞叹:“你们的成果不仅解决了具体技术难题,更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产业工人卓越的专业素养。”
国际舞台的赞誉,源于生产现场实实在在的蝶变。通过此次QC活动,不仅使L5200产品平均合格率从89.9%历史性地跃升至98.6%,还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操作规范,为同类装置的质量提升提供了宝贵经验,在攻坚克难中锤炼出一批“懂技术、善攻关、敢担当”的青年技术骨干。
从一个棘手的生产难题,到一个国际金奖的诞生,兰州石化将质量管理深度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把沉甸甸的荣誉锻造成响当当的金字招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刘乘雨)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
甘肃新媒体集团法律顾问:甘肃锐城律师事务所 陈灿律师;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甘肃荣庆律师事务所 吴天英律师